制冷机组中管道安装要求
制冷机组管道安装需围绕“保障密封、提升效率、避免故障”三大核心,关键注意事项如下:
1. 管道选材与规格:匹配系统需求
优先选用紫铜管(中小机组)或无缝钢管(大型机组),需根据制冷剂类型、系统压力等级选择对应壁厚的管道,避免因材质/规格不匹配导致耐压不足或传热损耗。
禁止使用易与制冷剂发生化学反应的材质(如普通碳钢用于氨制冷剂系统),防止管道腐蚀或制冷剂变质。
2. 密封性能:杜绝制冷剂泄漏
管道连接优先采用钎焊(氧焊/磷铜焊) ,焊接前需彻底清洁管口(去除氧化层、油污),确保焊缝饱满、无气孔/裂纹;高压段可采用法兰连接,法兰密封面需平整,垫片选用耐制冷剂的专用材质(如丁腈橡胶、聚四氟乙烯)。
安装后必须对整个管道系统进行压力测试(先通氮气保压,再抽真空检测),确保24小时内压力无下降,彻底排查泄漏点。
3. 管道走向与布局:减少阻力、避免积液
管道走向需“短而直”,尽量减少弯头、阀门等局部阻力部件,避免因路径过长或弯折过多导致制冷剂流动阻力增大,影响循环效率。
水平管道需设置合理坡度:吸气管道(蒸发器→压缩机)应向压缩机方向倾斜(坡度1‰-3‰),防止液态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(引发“液击”故障);排气管道(压缩机→冷凝器)应向冷凝器方向倾斜,避免润滑油滞留。
4. 保温处理:降低冷/热损耗
低温管道(蒸发器→压缩机、节流阀→蒸发器)必须包裹合格的保温材料(如聚氨酯泡沫、橡塑保温管),保温层厚度需根据环境温度计算,且接缝处需密封严实,防止管道外壁结露、冷量散失。
高温管道(压缩机→冷凝器)无需保温,但需避免与低温管道或易燃部件近距离接触,防止热量传递影响其他部件。
5. 清洁与干燥:防止系统污染
管道焊接前需用氮气吹扫内壁,去除杂质、灰尘;系统安装完成后,必须加装干燥过滤器,并进行深度抽真空(真空度需达系统要求,通常≤50Pa),彻底排除管道内的空气、水分。
禁止在管道安装过程中遗留焊渣、棉纱等异物,避免堵塞节流阀或损坏压缩机。
6. 安全与规范:符合行业标准
管道安装需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,阀门、压力表等部件应安装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位置。
高压管道(如压缩机→冷凝器段)需避免靠近火源或高温设备,必要时加装防护套管;管道支架间距需符合规范,防止管道振动或变形。